广州体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教改课题组在公共课改革与课程思政建设中,积极探索“四维一体”体育精神育人机制,将体育精神深度融入课堂与校园文化,推动立德树人目标不断落实。
体育精神作为体育文化的重要价值载体,承载着青年学子的信念与责任。课题组以体育精神为切入点,推动公共课教学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走向价值引领,实现“育体”与“育人”的统一。
在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下,课题组提出“发展与创新、协作与责任、拼搏与坚韧、文化认同与时代精神”四个维度,构建了体育精神“四维认知模型”。该模型通过数据分析与实证研究,为课程设计、课堂目标和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成为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理论支撑。
在具体实施中,课题组将体育精神融入外语、计算机、教育心理和军事理论等公共课程。学生既能在外语课堂中用英语讲述中国体育故事,也能在数据处理、心理训练和国防教育中体悟团队协作、坚韧精神和时代担当。同时,课题组还推动课堂教学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和国际交流相结合,逐步形成“课内—课外—社会”联动的育人模式。
为增强体育精神的直观表达,课题组设计了“SP君”形象,以四色系统对应四个维度的体育精神,应用于课堂展示与学生活动中。这一兼具趣味性与表现力的视觉符号,在有效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青睐与认可。
在机制建设方面,课题组逐步形成“研究—教学—传播”三位一体的闭环模式。研究成果进入课堂,教学实践反哺研究,文化符号推动传播,形成了良性循环,有效提升了课程思政的实效性与持续性。
“四维一体”体育精神育人模式的探索,不仅展现了广州体育学院在课程思政上的创新实践,也为高校价值引领和国际交流提供了新的路径。课题组将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持续提升体育精神育人的精准度与影响力。